生態水景在合肥景觀設計中也經常用到,其主要模式分為生態自然型與生態觀賞型。生態自然型是自然形成,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,少有人工干涉;生態觀賞型由人按生態原理并結合原地形地貌設計而成,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,群落以觀賞為主。那么水生植物與濕生植物在景觀設計應用中有哪些特點,合肥景觀設計公司小編和大家一起分享下:
濕生植物是生活在草甸,河湖岸邊和沼澤的植物濕生植物喜歡潮濕環境,不能忍受較長時間的水分不足,是抗旱能力最低的陸生植物。如原產熱帶沼澤地、陰濕森林中的花卉,熱帶蘭類、蕨類和風梨科植物、馬蹄蓮、龜背竹、海芋、廣東萬年青、千屈菜均屬此類。濕生花卉在養護中應掌握寧濕勿干的澆水原則。水生植物與濕生植物的特點:
濕生植物:適宜生長環境為河岸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。
水生植物:適宜于淺水挺水生長或深水中浮生的植物。
一、生態水景構建模式生態
1.生態自然型
其景觀自然形成,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,少有人工干涉,如:洪湖的荷花,白洋淀的蘆葦。
2.生態觀賞型
其景觀由人按生態原理并結合原地形地貌設計而成,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,群落以觀賞為主。同時運用各種手法使風景優美,使之成為旅游景點,如:杭州的西溪濕地、金銀湖濕地公園等。
二、水生植物群落的模式
1.物種多樣化模式
陸生、濕生、挺水、浮水、沉水植物依序構成生態水景的組成部分,并逐步形成一個有機和諧統一的組合體,各組成部分比例協調,景觀層次和色彩豐富。
2.優勢種主導模式
優勢種在水景中起主導作用,是景觀的主體部分,也是景觀的特色部分,其他物種為伴生物種。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觀,點綴有香蒲、茭草和水蔥。如杭州西湖曲院風荷的荷花。
3.水質凈化型模式
此類景觀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為主,水域內點綴少量其它水生植物,主要以保持水質良好,水體透明為主。如:和平公園的人工湖,其中種植的大量菹草和黃花鳶尾。
三、植物群落的優化配置方式
1.水平空間配置模式
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。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為生態型植物群落和觀賞型植物群落,生態型植物群落以水體污染的治理,污水的凈化,促進生態系統的建立和完善為主要目標,注重群落的生態效應,其建群種要求耐污,去污能力強,生長快,繁殖能力強,生態效益好的物種,如蘆葦。觀賞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觀,有花有色,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易形成區域內觀賞特色。如:荷花和睡蓮。
2.垂直空間配置模式
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間配置由水深決定,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對水深有不同的要求。群落配置從湖岸向湖心,隨水深的不同分別選用不同的水生植物,即濕生植物群落,挺水植物群落,浮水植物群落,沉水植物群落。這些群落分別占據不同的空間生態位,能適應不同水深處的光照條件,能保持相對穩定。
四、水景中濕地植物群落的優化配置
1.水邊與駁岸的植物配置
水體邊緣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線,水體邊緣的植物配置既能對水面起到裝飾作用,又能實現從水面到堤岸的自然過渡,尤其在自然水體景觀中應用較多,所以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。
在構圖上,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、干,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,以起到增加水面層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。
水邊的植物配植,主要是通過植物的色彩、線條以及姿態來組景和造景的。我國園林中自古水邊主張植以垂柳,造成柔條拂水,同時在水邊種植落羽松、池松、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,均能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。
但水邊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種植及整形式或修剪,以免失去畫意。
2.水面植物的配置
水面全部栽滿植物的,多適用小水池,或大水池中較獨立的一個局部,在南方的一些自然風景區中,保留了農村田野的風味,在水面鋪滿了綠萍或紅萍,如似一塊綠色的地毯或紅色的平絨布,也是一種野趣;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況則比較普遍,其配置一定要與水面大小比例、周圍景觀的視野相協調,尤其不要妨礙倒影產生的效果
以水面作底色,配置豐富多彩的水生植物,可以增加俯視水面的景觀,還可使岸邊景物產生倒影,起到擴大水面的效果。
在較大的水面,為了欣賞遠景,還可結合人的視點栽植再力花、蘆葦等植株較高的水生植物,以增加景深,方便觀賞和留影。
3.堤、島的植物的配置
水體中設置堤岸、島嶼,是劃分水面空間的主要手段,堤岸常與橋相連。而堤、島的植物配置,不僅增添了水面空間的層次,而且豐富了水面空間的色彩,倒影成為主要景觀。有了倒影,景物變一為二,上下交映,倒影還能把遠近交錯的景物組合在一張畫面上,如遠處的山和近處的建筑、樹木組合在一起,如若一幅秀麗的山水畫。
島的類型很多,大小各異。環島以柳為主,間植側柏、合歡、紫藤、紫薇等喬灌木,疏密有致,高低有序,增加層次,具有良好的引導功能。
五、水景中濕地植物與水體的關系
1.水生植物對水質的要求
生產者包括藻類和水生植物。藻類和水生植物對BOD和COD的耐受程度有明顯的不同,對水體營養元素濃度耐受程度也明顯的不同。水體的礦質鹽的濃度及BOD5、COD是影響水生植物能否存活的關鍵因素。不同的水生植物種類對上述三大因素的耐受濃度不同。
2.水生植物對水質的凈化作用
此類配置以環境凈化水質為主,其配置以沉水和漂浮植物為主,如:金魚藻,菹草,鳳眼蓮等。這類植物吸取營養能力強,生物生長量大,能降低水體N.P含量,使水質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