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山陵園位于六安市金安區,沿六舒路向南2公里即可到達。項目南倚山,北臨水,東靠六舒路,正是“左有流水,謂之青龍;右有長道,謂之白虎;前有汗池,謂之朱雀;后有丘陵,謂之玄武”,真是一塊“貴地”。依山傍水又所謂“前有照,后有靠”,即前有水流穿過,后有山峰為靠,反映在風水學說里的就是“山主人丁水主財”,意思就是擇山,可以令后世人丁興旺;擇水,可以令財源滾滾。石為山之骨,水為山之血脈,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。水是生命之源,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。
本案位于六安市臥龍山,設計迎合區域主題,從南入口開始,至北側的焚燒區,以“龍”為主軸。以南入口為起點,依功能分為入口區—祈福區—祭祀區。整體設計理念突出孝道、思念,引用陰陽風水學和佛家祭祀升天,通過序列性景觀元素引導,寄托生者對亡者的哀思之情。
植物設計上,靠近六舒路區域通過堆土造林,以豐富的植物隔離外圍道路的喧雜和灰塵。項目內植物設計以生態為先導,復層混交群落,保護生物資源和生物物種多樣性。植物選擇以適地適樹為原則,盡量選擇當地鄉土樹種。
藝術性原則:植物是陵園規劃設計的重要因素,根據現代殯葬觀念,墓園逐漸向花園靠攏,除了傳統的松柏等常青樹種,各種色彩繽紛的花木也被引種到園區中,做到“三季有花,四季常綠”?傮w藝術布局協調,滿足設計立意要求,考慮四季季相的變化,注重形式美,時空美和意境美。
經濟性原則:合理利用原有植物,盡量保持原有植物。創造環境效益、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多贏的局而。